一亿元的“馅饼”其实是个“陷阱”通讯员 洪国任 康婷 周少波 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
对于一家急需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中小企业来说,有投资公司愿意提供融资无疑是求之不得的事情。可是,“馅饼”背后有时可能藏着一个巨大的“陷阱”。金华市金东区经商的朱志贤(化名)就是这样被骗走了100万元巨款的。 骗术第一步: 提供一亿元的融资款 今年3月初,朱志贤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从事民间融资业务的外地人余小芬(化名)。在酒桌上,朱志贤向她说出了心中的苦恼。他想扩大企业规模,却一直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。 想不到,过了几天,余小芬就给他带来一个“好消息”:“美国同达技术投资公司”广州地区负责人“商取生”认为他的项目前景可观,愿意与他合作。3月21日,朱志贤和朋友在余小芬的带领下登上了前往广州的飞机。 到达广州后,双方很快达成借款协议:“美国同达技术投资公司”出借融资款1亿元,并先支付1000万元,朱志贤则支付给该公司100万元贴息费。 4月15日,“商取生”带着朱志贤等人前往广东省河源市某银行申请开具银行承兑汇票,随行的还有美国这家公司的财务总监“邓总”。 这一次,朱志贤随行的朋友立了功。她发现,“邓总”从银行出来时手里多了一个黄色的信封,觉得奇怪:银行的汇票怎么用普通信封装呢?她立即折回银行柜台查询,得知方才无人前去办理汇票。面对朱志贤的质疑,“商取生”大怒,拂袖而去。
骗术第二步: 我把朋友介绍给你 回到金华后,朱志贤继续与“商取生”保持联系。商告诉他,由于朱志贤的不信任,“美国同达技术投资公司”已经取消了出借资金的计划。但是,他可以帮忙介绍“美国国际服务集团”总经理“陈明俊”。 4月23日,朱志贤在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横路某酒店与“陈总”指派的两名“考察人员”签了“项目抵押贷款协议书”。随后,朱志贤按要求在广州某银行以个人名义办理了一张银行卡,以便“陈明俊”汇入融资款。 次日上午10点左右,通过“考察人员”的查询,朱志贤发现他的卡里有了591万元。他深信不疑,将10万元贴息费给了“考察人员”。可回宾馆途中,朱志贤又去银行查询了银行卡,发现卡内竟然一分钱也没有了。对此,“陈明俊”的解释是,网上转账要一天时间,第二天才能在银行柜台查到。 此时,一心急于得到融资的朱志贤早把朋友的警告丢到了一边。他先后在广州、金华给了“陈明俊”派出的“考察人员”100万元。 民警说,朱志贤再三去银行查询融资款是否到账,说明他还是有一些防范意识的。可是,骗子也想到了这一点。“考察人员”帮朱志贤查询时,手里捏着另一张存有591万元的银行卡,并趁朱志贤不注意时将两张卡掉了包。到了金华后,两名“考察人员”就趁朱志贤不注意时从宾馆溜走了。
骗术大揭露: 一计不成又一计 4月25日,“考察人员”之一单利兵被金华婺城公安分局民警抓获。据他交代,他和张恒习都来自外省,只是“陈总”雇佣临时扮演“考察人员”的马仔。 7月7日,民警查清了“陈总”的真实身份:此人真名为郭长城,是山东省郓城县人。7月11日中午12点40分许,戴着金丝眼镜、“气度不凡”的郭长城在广州市某酒店被抓。与他在一起的是叶永达和赵官龙,他们正是民警一直在找的“商取生”和“邓总”。 据了解,今年3月,叶永达得知朱志贤急于筹集资金,便与赵官龙捏造了“美国同达技术投资公司”广州地区负责人的身份与其“接洽”。当朱志贤到达广州后,两人联系了一名在河源市出售假汇票的不法分子,打算借口到银行办理汇票时,用假汇票蒙混。没想到,他们以假充真的诡计被识破。一计不成,叶永达又将朱志贤介绍给郭长城,成功骗走了100万元。 8月15日,涉嫌合同诈骗的4名犯罪嫌疑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。 警方提醒,合同诈骗犯罪是当前商贸领域的一种多发性犯罪,具有损失大、欺骗性强和案情复杂的特点。要预防此类诈骗,必须对对方个人身份证或企业身份进行确认后再签订合同;若对方提出用票据进行交易,拿到票据后,应立即到银行确认票据的真伪;面对让利较大的丰厚条件,在签订合同时,应仔细分析,以免上当受骗。 |